心衰竭是一慢性且致命率高的心臟疾病,患者需接受長期治療。根據臨床數據估計,本港約有1-2%的人口患有心衰竭,每年約有5,000人因此而死亡。很多心臟疾病最終會演變成心衰竭,如冠心病 、高血壓、心律不整及心瓣毛病等。故此,適當和有效的治療能有助控制病情,減低死亡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質素。
心衰竭患者因心臟肌肉受損或負荷過度,無法正常供應氧氣及養分到身體各器官,至病情到達晚期時,心臟更會
因為過度用力泵血而逐漸增大,體積甚至是一般人心臟體積的2至4倍,更會併發其他器官衰竭。心衰竭的病徵包括氣喘、睡眠時感到呼吸困難或出現窒息的感覺、
心跳紊亂、腳部水腫、以及經常感到疲倦,影響日常活動,甚或喪失工作能力。
要有效控制病情,首先要從生活習慣開始。心衰竭患者應選擇低鹽飲食和不要喝太多水份,低鹽飲食可改善血管
功能並減少水份積聚於體內,慢性心衰竭患者每天最多可飲用一公升水(包括湯),以避免水腫情況加劇。另一方面,患者應恆常進行帶氧運動,醫學證明帶氧運動
能提升心肺功能,降低心衰竭復發率和死亡率。
香港中文大學 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系主任、講座教授
心臟科主任余卓文
香港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心臟科網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