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19, 2007

來自中國的聖誕老人?

這幾年,聖誕老人有了身分危機。危機一,是他的國籍問題。
至少在美國,已經有人開始懷疑聖誕老人不是紅鬚綠眼的芬蘭人,而是黃皮膚黑頭髮的中國人。
愛送中國禮物的中國人?
當大家興高采烈拆開禮物花紙,不難發現禮物背後,總會貼上一張「中國製造」(made in China)的標籤。而且平均每10件禮物,就有8件來自中國。這包括洋娃娃、學行椅、英語發音的教具、應節的人造聖誕樹,還有近年大受歡迎的蘋果 iPod。如果聖誕老人不是中國人,怎麼總會偏愛「中國禮物」?
一直以為地球是圓的,卻有人說世界原來是平的。而在平坦的路上,跨國大企業可以跑得特別遠、特別快。為了減省生產成 本,很多都跑到老遠的發展中國家,找一些人工較便宜、或者環保要求較寬鬆的地方開設工廠,生產聖誕禮物。於是中國便成為「世界工廠」,以每小時製造8億港 元商品的高速,向全世界輸出「made in China」的貨物。
這些廠家使用的能源,七成都是污染度高、可令雨水變酸、令地球先生發燒的煤炭。2006年,中國燒掉的煤多達24億噸,數量較美國、英國和日本加起來的總用量還要多。
糟透的是,中國使用能源時效益很差,造成很大的浪費和污染。同樣生產一美元    的貨品,內地消耗的能源是美國的6倍、日本的7倍,或者是印度的兩倍。結果是,祖國賺了外匯,卻賠上環境質素,因此有內地環保人士痛心地說,中國其實是 「世界廚房」:把做好的菜都端給外國的客戶,卻在自家留下一攤冷飯菜汁。
香港的小朋友可能較「聰明」,不會搞錯聖誕老人的「國籍」。因為在香港看到的聖誕老人,基本上都是外國人的樣子。
然而,香港的聖誕老人,卻有另一重身分危機;那就是他的真正身分,其實是推鎖員,是大家常說的sales。
流連商場的推銷員?
小朋友見到的聖誕老人,幾乎都在購物商場、百貨公司「站崗」。如果不是在商場上班,怎麼老在這些地方出沒、流連?
的確,聖誕老人給人「聖誕好人」的正面形象,所以商家樂於利用他來「親民」,呵呵呵聲鼓勵大家忘情於節日消費的氣氛當中。至於聖誕節傳達的感恩和宗教意義,反而愈來愈淡了。
現代聖誕老人不好當,聖誕節的故事也愈來愈難說下去……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