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蘭多特約記者Gary Lau
小時候經常看香港
電視製作的《警訊》節目,節目中有重演許多林林總總的大小騙案重演,通常騙徒犯案的手法都利是用受害者的同情心或貪念。南美日報大編幅報導一宗發生於市內
之騙案,一名中年南美裔男子,於便利店門外向另一名年老南美裔女子兜售一張中獎彩票,該名男子報稱因為沒有合法身份,故此不能領取該筆為數可觀的獎金,他
遊說該名老婦先付給他一半金錢,然後由她去領取獎金,該名南美裔老婦最後出於同情,因為大家也是同鄉,結局當然是不慎受騙金錢。
另一個案例,
一位獨居海外的老人,其子女早年移民美國,老人因為不適應美國生活,寧可選擇留在香港居住。某天接獲一陌生男子來電,內容說其兒子因欠債而受到禁固,要還
款十萬港元方可以獲救…
老人心急如焚,對方一名自稱其兒子的呼天搶地叫道:“亞爸,快救我,否則我會給活活打死…”老人亦誤以為那人真是其兒子,幸好老人立即致電其海外兒子求
證,方免去一場受騙危機。其實若有移民僑胞的年老至親仍獨居海外,務必讓他/她們不要隨便告訴陌生人家中的情況,尤其是子女長居外地,因為此舉實會給騙徒
一個有利行騙的機會。
目前科技資訊騙案亦日新月異,騙徒以超高明手法盜取互聯網上使用者個人資料, 再而盜取受害者金錢。方法之一是假電郵,“內容說有人盜用閣下之銀行戶口金錢,請立刻登入電郵中付上之假網址核實。”受害者一經該假網址登入,所有個人資 料便盡被攝取!其二是電郵中付上病毒,受害者一經開啟該等電郵,病毒一經散播在電腦中,會將所有關於網上銀行資料及網上購物的信用咭資料全數吸取,然後傳 送返回給對方。網上騙案還有許多是假的銀行網站,假的購物網,甚至假的ebay也曾出現過。還有一招便是利用電郵或郵遞信件,內容是閣下會收取一筆海外巨 額遺產,此類信件通常會付上一張支票,但需預先支付稅項,當然這是一張無法兌現的空頭支票。
騙徒行騙手法層出不窮,可是萬變不離其中,騙徒主要看準獵物的三大弱點:好奇,貪婪,好心腸。凡遇上可疑的事情,先跟對方保持距離又或是遠離現場,立刻聯絡至親尋求他們協助。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