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October 11, 2011

中佛州龍舟慶典:一個傳奇的慈善活動


點擊看圖 https://plus.google.com/u/0/photos?hl=en&tab=Xq#photos/103632353300971850660/albums/5662308458834379953

奧蘭多特約記者C.K.Lau奧蘭多報導,攝影-C.K.Lau
  大家猜 ,推動中佛州龍舟賽運動賽的最重要是誰?是龍舟隊教練?是某一支活躍於中佛州的龍舟隊?還是其中某位強勁龍舟隊員?答案:全都不是。她,是一位年介91歲的美國婦人-Harriett Lake。她,一直是中佛州的大慈善家之一,以她來命名的慈善活動多不勝數。去年四月開始,她開始的一項慈善贊助項目,造福了萬千計的中佛州龍舟運動愛好者。

  每星期六早上八時,中佛州中美協會的龍舟隊<C......>都井然有聚的集合於市中心區的Lake Fairview奧蘭多划艇會,齊來努力練習一個多小時的龍舟。中美龍舟隊組成於去年7月,由最初只有數名對於此項運動有興趣的中美會員開始,漫漫地招攬隊員加入,繼而在練習了僅十次後,便參加了首次的中佛州奧蘭多國際龍舟賽。這一切的開始,全賴一名善心的美國女士Harriett Lake的慈善捐獻,她購買了一艘龍舟並捐贈給予本市的Women Playing for T.I.M.E.組織。這是一個非營利組織,專職將籌募得來的善款用作對抗癌症醫學和協助復康工作之用。

  本來一艘龍舟跟抗癌慈善完全拉不上關係,何解Harriett Lake女士何不就此捐獻一筆鉅款便可以,而且90歲高齡亦不會考慮坐上龍舟來運動一番。事緣Women Playing for T.I.M.E.組織構思以龍舟運動來籌募,當她們向Harriett Lake女士進行遊說時,Harriett不單答允更購入一艘全新的龍舟來推動此項計劃。在經過短盒數月間的積極推廣下,導致去年於狄斯奈購物城舉辦的中佛州國際龍舟賽增加了近40隊本地新龍舟組合參與。正因為這個驕人成績,Harriett Lake女士再一次大解善囊,在本年四月再添置第二艘全新的龍舟。

   至於為何抗癌基金籌募計劃會跟龍舟運動扯上關係呢?主要原因在於癌症病患康復者,在醫生建議下都會參與不同類型的運動,用以幫助其強健身體有助抵抗癌病 復發。而龍舟運動正是其中一項選擇。癌病復康者透過運動中,認識其她復康病人,相互間支持對方,建立友誼,讓其復康治療過程中除郤藥物還有精神上的支持, 成效更大。

  世界上許多慈善家抱有各種不同的行善策略,有的捐贈校舍作育英才,有的捐贈醫療與醫學有關的。但大慈善家Harriett Lake女士過往曾經作過不同類型的慈善捐獻,近年的另類行善選擇,不單遺福癌症患康復者,同時間發揚這個富有中國傳統色彩的龍舟運動。最重要是龍舟運動是需要團體合作精神。
  月前在Winter park(冬園)的Shelley Lake攝影工作室舉辦一個迷李龍舟慶典,著名攝影師ShelleyHarriett Lake女士的女兒,同樣熱心公益事務。龍舟慶典活動主要目的廣邀城中富豪和市內大機構的主腦人士蒞臨,旨在 介紹中佛州的慈善龍舟運動,除了可以擔當慈善工作和組織司團體運動之用。最希望可以吸引更多的富豪與大機構齊來參與善舉。因為只有團結才可以結集更多人力 和金錢以作慈善用途。

  中佛州中美龍舟隊獲邀參與盛會,請來名書法家演達居士即席揮毫替來賓送上書法字。中美協會青年組織R.E.A.C.H.亦派出小提琴五人小組演奏,和Celeste Hoeh表演精彩的孔雀舞來娛賓。冬園內數多著名餐館提供免費的牛扒和小吃,還有各類名貴紅酒供應。

  即將在1015日(星期六)舉行的2011年奧蘭多Walgreens國際龍舟賽,今年將有近70隊來自外州及本地(佛州)的龍舟隊伍互相角逐冠軍杯。超過1500名龍舟健兒,預料入場觀眾超過一萬。同場並會加演〈第二屆亞裔文化博覽會-Asian Cultural EXPO〉,由《亞洲風行雜誌》繼續主辦。屆時將會有金龍献端、龍之傳奇雜技表演、日本太鼓、印尼民族舞、菲律賓傳統竹舞、台灣扯鈴、中國民族舞蹈等精彩演出。節目內容還有各類亞裔文化學習班,專業導師會即場教授太鼓、扯鈴和竹舞等,會場內還有多個小型文化攤位。

  中美龍舟隊C.H.A.R.G.E.屆時將會參賽,請來支持這一隊屬於中佛州奧蘭多市的亞裔龍州隊!如需詳細資訊,請瀏覽 http://www.gwndragonboat.com。亞裔文化博覽會

Thursday, October 6, 2011

醫療衛生改革應首重醫患溝通

-岑瀑嘯 

 奧巴馬總統的醫療改革方案正付諸實施。此方案旨在於擴大醫療保險覆蓋面的同時,降低醫療費用。

 但根據我在美國從事臨床醫療十五年包括近十年作為主治醫生的經驗和思考,我認為以上目的必須通過主診醫生與患者之間良好的溝通才能達到。而這種溝通必然耗費該醫生很多時間,故亟需給予相應的報酬以資鼓勵。否則勢將難以為繼。

 須知這種醫患溝通其實和律師與其當事人,或心理醫生與求診者的互動交談性質相似。既然律師和心理醫生均按時間收費,何以卻要讓主診醫生無償地付出自己的精力與時間,來和患者進行上述這種十分必要的溝通呢?何況,此種溝通期間,該主診醫生的醫護人員同事/夥伴也在崗位,並未停止各自的工作。其所在的醫療機構各種硬件,包括水電設施等無不均在正常運作,其相應的營運成本豈能忽略不計呢?

 上面提到“無償”一詞,可能患者會不以為然:我已經付出了高昂的診金,主診醫生不是理應在診病時向我交待清楚我需要知道的一切嗎?但常常是只向我簡單地講幾句便完事,前後可能才十來分鐘光景,要是詳細點解釋清楚,彼此之間的溝通不就好得多了嗎?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現時診金誠然不菲,其相當大一部分乃用於行政費,因為有許多文書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通常這些都交由主診醫生的一些文職下屬負責處理。例如跟保險公司的公文往來等等,他們的薪金便包括在行政費裡。

 而醫生診病時,一般確實只用很短的時間扼要地向其說明:診視或各種檢查的結果是否正常,如不正常又屬何種程度(輕度,中度或嚴重等等),對此應如何處理。有關處理方法的利弊之類細節就不可能詳加介紹了。這是當前的現實,醫生均習以為常。

 正因為此,上述醫患溝通十分必要。它實質上是讓患者參與攸關其自身安慰與利害的各種檢查,以及治療手段之抉擇,給予其本應享有的話語權。

為何讓患者參與其中非常重要呢?
 這是因為:一來可以使主診醫生了解患者希望醫生採用現時最新醫療技術到何種程度;二來更可以使患者明白,某些手術或檢測手段不僅全無必要,而且往往徒然增加其身心痛苦和家人的精神及經濟負擔,而又未必能達致提高健康質量或延長壽命的效果。

 例如,冠狀動脈做導管氣囊擴張,過程中所用的造影劑可能損害腎臟導致腎功能衰竭,以致或有可能需要洗腎。若然如此,則即使冠狀動脈打通了,亦不能充分發揮該患者術後以康復的心臟之正常功能,因為其他器官已經受損。

 又如開刀做搭橋,在心臟停止跳動期間需使用心肺循環機代替其機能。但因此將會造成術後大腦之綜合分析功能減低;還有,高齡患者術後臥床時間可能較年輕患者為久,因而容易感染肺炎甚至喪生--醫院內的細菌多具抗藥性,危害也更大。

 而一般老年人總以為,無論檢查或治療都應用盡一切可能動用的資源,醫療質量才會更高;其家人也往往傾向於認為:必須用盡一切手段,否則就會誤以為醫生未盡全力救治患者。
 病人的心態都是竭盡其所有的一切以求康復或延長壽命。在面對是否做手術的問題時,又會基於其敢做手術的勇氣可能受稱讚,加上求生的本能,都會促使患者總是要求做手術。他們以為“不做白不做”,做手術是應份的,是其往昔辛勞工作換來的權利。

 以上所有這些,都包含了極大的誤解。主診醫生需要作很多解釋才能說服之。在醫患對話中,醫生需要苦口婆心地反反覆覆講道理,尤其當患者家屬分處各地,電話上解釋就更花時間,遠不如直截了當地決定做手術,以代替繁瑣的解釋,故再有責任感的醫生也會對解釋工作感到厭倦,再有好心腸也會為之氣餒。

   有鑒於此,必須改革現時醫患溝通的機制,正視其中存在的問題,尤其是要向主診醫生為此項溝通付出的辛勞給予其應得的適當回報,以利於實現良好的醫患溝通,從而避免進行許多不必要的手術和繁瑣的檢查,達到真正降低醫療費用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