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y 26, 2007

我的排舞導師當了頭條新聞主角

我的排舞導師當了頭條新聞主角
   五月七號的Orlando Sentinel Good Living section(奧市日報優質生活版)副刊,以大篇幅刊登了毛麟教授的故事。Shally獲悉這件事後,第一時間告訴筆者「很高興,看到美國傳媒報導毛老 師的新聞,較看到報導自己來得更值得高興和開心的事情。」
 
奧蘭多特約記者Gary Lau報導

訪問緣因
   數週前同一份奧市日報內的《優質生活版》,不相同的美裔作者刊登了邱顯豪小朋友的特寫圖片作為封面,給予筆者一個完全不同的感觀世界。今次執筆採訪毛麟 教授的是一名印度裔女記者Babita Persaud,她主動聯絡《亞洲風行雜誌》Shally,目的為尋找亞裔中可以採訪的題材,Shally建議Babita首先採訪毛教授。

   這名亞裔女記者不負所托,完成了一篇非常好的人物報導。她共分了三次採訪,親往毛教授的排舞訓練班,實地觀察這位受訪問的主角,並訪問毛教授的部份學 員,了解他們的感受。同時間安排該報社攝影師捕捉主角人物特寫,並且拍攝了錄像片斷,製成了一段短片安排於報章的網站供讀者下載欣賞。
   筆者為毛教授與毛張大增老師感到驕傲,從認識他倆至今兩年多以來,那份推動排舞舞蹈藝術的熱誠一直未退減,不論天氣惡劣或是假期,又甚或是他們抱恙,都 堅持不讓排舞班停課。原因是他倆要以熱誠來鼓勵和監督著學員來努力地練習,還是他倆看到學員努力進步下的成果讓他倆不能停下來?   該份報導刊出的當天,他們接獲許多查詢關於上課時間及地點的電話,當晚的初班堂上便來了十多名新朋友,她/他們都對這位世界排舞冠軍深感興趣,讓星期一 晚初班組獲得了歷史性最多學員的一天,有接近三十多名。從部份新學員的服飾裝扮便可了解她們是排舞的常客,而她們也很快便很輕易學習上手,可是亦有新學員 不滿教得太快。整個課程在一片熱鬧中下課,至於毛教授所教的排舞有別於傳統式排舞,新學員是否接受?便需看她們仍否繼續來上課便可得知。

   目前毛教授共有三節排舞訓練班,星期一及四晚於Casselberry Senior Center分別設有初班、中班及深造班,星期五中午於L. Claudia Allen Center設有另一班較多華裔學員的初中班。有興趣嚐試排舞樂趣的可以聯絡:407-222-8747或電郵:mao.ivan@gmail.com

排舞世界紀錄在台灣
   排舞現今流行於中、台及亞洲地區,大家不難於網上找到有關資訊和資料。去年台灣更爭取到第三屆亞洲國際排舞大賽主辦,在六月中於101大樓舉辦了一次世 界紀錄,數千名排舞人士,在大樓前和91樓觀景台起舞。2003年時曾創下6875名舞者,合共起舞近13.75分鐘的世界紀錄!
  至今還未有一個正式國際認可的中文翻譯解釋關於Line Dnace,終究這是一類西方集體舞蹈,雖然參與舞者都是排列成行而起舞,可是“排”字令筆者聯想到步操,缺乏了舞蹈那份感覺。無論如何,“排舞”這個名詞己經成為一個中、台亞洲等地區公認的名稱。

  經過國際排舞協會認證的舞蹈,無論是音樂、動作都將「全球統一化」,讓不具任何外語能力的人士,也可以享受和來自世界各國的排舞舞者跳出相同的舞步,由於排舞沒有太艱深的舞步,更無需固定的舞伴,受歡迎程度在全世界中已逐漸有取代國際標準舞,而成為熱門社交舞的姿態。

   毛教授夫婦致力推廣這項舞蹈,兩年多來不遺餘力出席無數個中佛州中外公開藝術表演活動,讓從未接觸過或認識排舞的不同齡,不同國籍的觀眾,欣賞此類舞蹈 藝術,亦同時間引導有興趣的人士前來學習。最有趣的是,毛教授排舞團出席International Folk Festival(國際文化藝術節)時,是代表美國的,舞蹈團中郤有五名成員均為華裔。這亦是毛授的理想,無分國籍年齡界限,大家一同起舞。

歐洲獲獎無數
   引述Barbita的訪問稿,毛麟教授出生於上海,長大於台灣。少年由於長得高大,活躍於籃球等運動項目,主修遺傳學與農業,立志解決世界飢荒問題。他 於紐約州的Cornell大學獲取博士學位,任教於Michigan州立大學廿八年期間,兼任動物科學研究工作。其間他與太太毛張大增老師初次接觸排舞, 他當時並不太接受那種學習環境與氣氛。

  毛教授59歲時於丹麥和挪威從事研究工作的六年間,他工餘的最大興趣便是練習排舞了。他至今一共取得巴黎、挪威、丹麥、瑞士、英國等歐洲多個國家,23項國際排舞比賽獎牌。2005年分別於斯德哥爾摩及瑞典取得中級組冠軍,2006取得首面高級組冠軍獎牌。

互聯網上關於Line Dance的專業註解:http://en.wikipedia.org/wiki/Line_dance
圖片請瀏覽:www.asiatrend.org

Thursday, May 24, 2007

諸事圓滿

諸事圓滿

  工作量越來越繁重,辛勞必然要付出代價,開心的事情是努力的成績被確定。想起一位老江湖教導的一句金石良言“先付出然後才有收獲”。
   討厭那些做事得過且過的人,自持有點小聰明,而目空一切,以為自己可以凌駕於人之上,到頭來都只不過是一頭井底之蛙。一頭偽裝扮成人的青蛙。

  偽善的人,無論她多麼希望利用那些人,最終都不敢踏足寺廟與教堂。果真邪不能勝正?
  偽善的人,只懂得對鏡自憐,因為鏡子中的她告訴她可以忙記一次又一次所犯的錯娛。自欺欺人。

  偽善的人,永遠不會懂得欣賞和諧相處之道,因為她只懂得索求。可憐那些替她工作的,每天生活在一起的好人。

Young Asian Artist Concert and Art Exhibition.亞裔青少年音樂演奏會

音樂繪畫展才華
亞裔青少年音樂演奏會與兒童繪畫展
Young Asian Artist Concert and Art Exhibition


奧蘭多特約記者Gary Lau報導
   四月廿二日星期日位於大奧蘭多Oviedo市內的First Baptist Church of Oviedo舉辦了〈Spring Expression-亞裔青少年音樂演奏會與兒童繪畫展〉,由奧蘭多基石宣道會主辦的活動。三時開始展覽區內華裔兒童的美術作品,欣賞天真小孩的繪畫充 滿著那份純真的畫面。
   四時開始小小音樂家演奏會,十多位年齡約十歲的小朋友,分別演奏小提琴,鋼琴的經典樂章,最令筆者驚訝的是,小小年紀的,全都不用看著琴譜來奏,可以將 一整首樂章默奏出來!掌聲代表了支持他們的成績,在中場休息前由黃宏偉牧師及他太太Rose Wong頒贈紀念品給予各位演奏及參與繪畫的小朋友。

   許多家長們利用休息時間,再次細意欣賞兒童繪畫展覽。休息過後,到較年長的十歲以上的少年組出場表演。八位少年演奏家,分別演奏較高深的小提琴和鋼琴經 典樂章。他們的鋼琴演奏有此佳績,全賴蘇聯鋼琴老師Guverich女士的率心和嚴厲的教導。亞裔家庭大都鼓勵子女們課餘修習藝術,選擇一位優良的老師是 由培養學習藝術的第一步。

   當天有近五十人來自十多個家庭參與由基石宣道會主辦的活動,有許多家庭都是以廣東話交談為主,亦有由美國家庭收養的中國小女孩,成員平均任職為專業人 士。黃宏偉牧師鼓勵華裔家庭多讓子女們參與教會主辦的活動,讓有音樂或繪畫天份的青少年可以一展所長,讓大家分享他們的藝術創作成果。有興趣查詢基石宣道 會的活動,請聯絡:Pastor Joseph Wong (黃宏偉牧師)及 Rose Wong 電話:(407) 207-1600 & (321) 695-3518

奧蘭多基石宣道會網頁查詢:http://livingstonemissionary.org

圖片請瀏覽:www.asiatrendmagazine.com/ATM_EventsPictures.html

Tzu Chi Orlando 12th Anniversary.慈濟基金會奧蘭多十二週年紀念

慈濟基金會奧蘭多十二週年紀念
各界善心鼎力支持慷慨解囊


奧蘭多特約記者Gary Lau報導
   佛教慈濟基金會奧蘭多聯絡處於四月份最後一個星期日,舉辦了十二週年義賣園會活動,地點是位於西唐人街慈濟基金會的會址,位處第一東方超市對面商場後 面。由中午開始至三時,筆者抵達時已經有許多善心中外僑胞在現場,享用著由慈濟會員製作的精美素食。現場有售賣由慈濟會員製作的素食,還有CD與書刊,餅 乾及風水古錢吊飾等,全數作為義賣用途。

  表演節目正式 開始,首先由十四位青年與小朋友,唱出一首充滿愛心及關懷的歌曲,特別的是他們在歌唱的同時,用手語來表達歌詞,當中有數名來自中佛州中華學校的學生。接 著由FSYO(中佛州少年交響樂團)團員中的一男四女少年,所組成的迷李交響樂演奏會,由日籍琴鋼師帶領之下演出數首精彩樂章,獲得在場賓客掌聲不絕。她 們百忙中抽空前來演出,她們跟著便需要趕往每星期定期的綵排演奏活動。

   接下來的節目由六名慈濟的會員演唱兼配以手語,筆者邊欣賞她們的演出,一邊品嚐美味可口的素食,還有紅豆刨冰加新鮮芒果,教筆者吃再吃。接著黃友彬先生 主持頒授聘書給新會員吳建財儀式,還有接收由善心僑胞儲蓄了一年的捐獻,跟著再交給他另一個新的儲蓄筒。由說得一口流利國語的美國人林智介紹另一位美籍善 心女士,她亦捐贈滿滿的儲蓄筒一個。

  接著由龍之傳奇藝術學院總裁湯賢美及詹翠華表演,她們以手語唱出一首優美的歌曲,演出前由世界日報資深記者陳文迪以流利國語及英文向在場來賓介紹歌詞。最後一個項目由全體九名慈濟會員,為各界善長再次獻唱一曲作為謝幕。

   慈濟向來致力推動多樣化慈善活動,醫療,教育及文化,是一個深受中外籍人士所認識的組織,在各界善心大德和師兄師姐的共同努力下。讓佛州地區遍滿愛的足 跡,達到"淨化人心,祥和社會及天下無災"的願望。慈濟聯絡處:5401 Alhambra Dr, Ste A Orlando, FL. 32808 電話:(407) 292-1146
 
圖片請瀏覽:www.asiatrend.org

Tawianese Heritage Week Celebration 2007.鴻勝醒獅團猛龍過江

北美地區台灣傳統週慶祝活動 ‧ 鴻勝醒獅團猛龍過江獻技
Tawianese Heritage Week Celebration 2007



奧蘭多特約記者Gary Lau報導
   許多人都會選擇在母親節當日陪同母親吃一頓美味的晚餐,又或是送贈她一份名貴的禮物來度過。可是仍有不少奧市居民選擇了跟母親度過一個不平凡的母親節, 奧蘭多市Lake Eola Amphitheater依奧拿湖露天劇場在母親節當日黃昏,辦了《北美地區台灣傳統週》慶祝活動,專誠邀請台灣聞名的鴻勝醒獅團前來獻技。依奧拿湖露天 劇場與噴泉為奧市地標,每年的國慶日煙花匯演便在此舉行。

眾志成城推廣台灣傳統文化
   筆者提早一個小時到達依奧拿湖公園,漫步湖邊公園欣賞優雅的景色。露天劇場旁早已築起數個戶外帳篷,佛教慈濟代表義賣素食,筆者購買了素雞槌來吃,味道 果真一流。另一個帳篷由中佛州中華學校負責,文化班的書法藍碧月老師親筆書法字送贈。教授扯鈴的鐘博盈老師,現場教授有興趣的來賓嚐試這種傳統雜技。而他 的母親鐘太太則聯同數位熱心女士,採用色紙製作的康乃馨,敬贈給在場的所有母親。台灣同鄉會在另一個帳篷展覽台灣風土攝影作品,致力推廣台灣旅遊,在場有 印刷精美的台灣圖,和以英文印製的旅遊指南免費派發。

   節目開始由男女大會司儀以英語及國語介紹五月份的《北美地區台灣傳統週》及表演團體,來自邁阿密的〈台灣經濟及文化辦事處〉秘書蘇介雯致詞,講述台灣文 化部門為支持海外僑胞的慶祝活動。接著一輪雷動鼓聲震動整個市中心池畔,六位穿著色彩鮮艷,戴上花冠帶著撩牙面譜的神將,隨著長號的吹奏與打鑼之帶領下, 走進觀眾席。第一個演出項目《神將、宫將首》,屬於廟會的一種,以嚴肅神秘的舞蹈,配合強勁的鼓樂節奏來吸引觀眾。

愛心溢滿依奧拿湖
   大會安排觀眾席中近三十位母親登上舞台,給各位母親一份特別的母親節禮物,由她們的孩子在台上獻上康乃馨一支,好一幅感人的場面。接著來《擂鼓戰車》項 目,首先由童子與大頭娃的戲鼓情節,接著強悍有勁的源勝團員登場,接棒演出花氣動山河虎虎生猛的鼓藝上變化多端的鼓陣,與鑼鈸交錯齊嗚,充滿活力兼氣勢豪 邁,讓觀眾無不隨之熱血澎湃。


   激烈過後給觀眾情緒補給,《星雲流水》由兩名女雜技藝人表演扯鈴,她們以優美的舞姿,配合精練的扯鈴技巧,贏得在場掌場不絕。下一個項目《萬事如意步步 高》,四位團員舞動兩頭威武雄獅登高採青,高難度的蹬爬上高竿之上採青,更飛越竿架中的斷橋部份,教來賓看得膽戰心驚。採青後兩頭醒獅分別舞進台下觀眾席 中,閃光燈閃個不停,觀眾都爭相近距離與獅子拍照留念。
 
神龍活靈活現閃爍黑夜之中
   兩名女特技藝人再度出場演出飛帕舞《嬉戲》,舞蹈與雜技結合的精彩出。《旗舞飄楊》,繽紛旗舞表現傳統民俗廟會慶典,「五行旗陣」有象徵神明開路,庇祐 合境平安之意。再來上演壓軸節目《尋珠》,一個富舞台劇效果的舞龍演出,以古代中國神話為題,調皮的哪吒三太子例偷取龍王的龍珠,郤被兩位童子施巧計騙走 了,著急的龍王摸黑展開尋珠…哪吒的角色以一個大頭娃造型,十分有趣。經過特殊設計的龍身在黑夜中閃爍螢光,觀眾目賭龍身隨著鼓聲追逐龍珠,仿若祥龍再現 人間。
   整晚節目 在一片掌聲之下結束,鴻勝醒獅團團長張遠榮出場謝幕。整晚入場的中外觀眾約有四百人,這是一個奧市近年難得一見的中華文化藝術表演,錯過了的讀者可以遲一 陣子於《亞洲風行》網站看到錄影片斷。年初農曆新年時間,曾經有京劇大師來此獻藝,可喜的是此類的高水準中華藝術表演漸多,對於奧蘭多市的僑胞無疑是個喜 訊。
鴻勝醒獅團
  鴻勝醒獅團簡介:成立於1988年,團長-張遠榮以嶄新風格編排傳統獅藝與鼓藝。2000年榮獲教育部頒發雜技類「薪傳獎」,2004年獲選為文建會傳統戲曲類表演團隊,將原來廟會前的表演串以故事呈現,將表演藝術走向精緻化。欲了解鴻勝醒獅團請瀏覽他們的網頁:www.hsldt.com.tw
 
圖片請瀏覽:www.asiatrend.org
錄像片斷請瀏覽:www.youtube.com/asiatrend

Thursday, May 17, 2007

偷得浮生半日閒

  五月為美國亞裔傳統月,奧蘭多市的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加上接踵而來的設計工作,簡直沒法子停下來,真想不到在美國居然也可以繁忙跟香港一樣的生活節奏,弄得自己有許多寫了的稿件無法發表至網頁

  上星期天欣賞過從台灣遠道而來的「鴻勝醒獅團」精彩的演出,寓工作於娛樂,雖然忙於拍攝,趕緊捕捉每一個重要時刻的精密片斷,過程中還是足夠享受的。跟太太還邊看邊享受美味可口的素食,隨著湖邊公園夜幕低垂,很久都沒有如此悠閒過。

  過意不去的是要太太忙於替我拍攝錄像,我不能分身兼顧照片與錄像....

Asian Pacific American Heritage Month 慶祝亞裔傳統月節目豐富多彩

慶祝亞裔傳統月節目豐富多彩
Asian Pacific American Heritage Month



奧蘭多特約記者Gary Lau報導
  每年的五月第一個星期定為美國亞裔傳統月,慶祝活動在美國各地舉行,今年慶祝活動的主題是突出表彰亞太裔美國人“對使美國發展成強大、生機勃勃和自由的社會所作的貢獻”。 「亞裔傳統月」目的紀念亞裔移民於百年多前的五月首次踏足這片土地,而於1843年五月七日首位移民美國的亞裔是日本人,一直以來亞裔對美國社會貢獻良多。1869年五月十日是美國最長的兩段火車鐵路連接紀念,中國人為這條鐵路付出了許多。

2005 人口普查統計數字
居於佛羅里達州境內
2000
2005
增加百分比
亞裔總人口
266,256
371,385
39%
印度
70,740
95,043
34%
華裔
46,368
55,508
20%
菲律賓
54,310
80,660
48%
日本
10,897
14,624
34%
韓國
19,139
21,975
14%
越南
33,190
55,555
67%
Other Asian
31,612
48,020
50%
資料來源: 2005 American Community Survey

2007人口普查統計結果
  由UCL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洛杉磯加利福尼亞大學)美籍亞裔學習中心提供資料顯示,居美華裔人口約一千四百四十萬,加州擁有全國最大的亞裔人口比例,約四百九十萬。全國以華裔佔最 多,第二為印度(二百五十萬),越南(一百五十萬),韓國(一百四十萬)及日本(一百二十萬)。


  亞裔中有49%擁有學士學位,86%有高中畢業,20%擁有碩士或博士學位。亞裔開辦的商業公司約一百一十萬。二百三十萬名華裔能夠在家中說華語,總人數僅次於西班牙裔移民。預料到2050年亞裔人口約為三千三百四十萬。

大奧蘭多市的慶祝活動
  奧市中佛州大學於四月份已經舉辦了整整一個月的亞裔傳統月慶祝活動,請留意佛州大眾報奧蘭多版報導。踏入五月還有其他團體及機構相繼有慶祝活動舉行,以下是部份位於奧蘭多市的活動介紹。


 大奧蘭多台灣同鄉會及駐邁阿密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主辦的「北美地區台灣傳統週」,將於五月十三日(星期日),黃昏七時於奧市Lake Eola Amphitheater(市中心依奧拿湖露天劇場)舉行。今年特別邀請台灣著名的「鴻勝醒獅團」專程前來奧市獻藝,「鴻勝醒獅團」加入嶄新風格來演繹舞獅與大鼓藝術,定必教賓大開眼界。劇場位置鄰近N. Rosalind Ave.,附近有充足泊車位,劇場有坐位數百,有興趣欣賞這個奧市難得一見的藝術表演,節目免費,請預早入場,提早前來還可以順暢遊依奧拿湖的美麗風景,那處的噴泉夜景是奧蘭多市的標誌。鴻勝醒獅團網頁:www.hsldt.com.tw/ch_t/01_1.htm

  World Trade Center Orlando(大奧蘭多市世界貿易發展局)將於五月十七日(星期四),下午五至八時舉辦第十五屆「國際傳統月慶祝活動」,地點在Orlando City Hall(奧市中心大會堂)大堂。屆時AACC美國亞裔商會亦會參與,節目除有多國民化藝術演出外,更有國際小食供應,還有幸運抽獎環節,免費入場。

欲知亞裔傳統月其他慶祝節目,請查看亞洲風行月曆:www.asiatrendmagazine.com/AT_calendar200705.html

Art After Hours in Orange County Library System 亞裔藝術繽紛多彩

亞裔藝術繽紛多彩 ‧ 橙縣圖書館積極推廣 Art After Hours in Orange County Library System

奧蘭多特約記者Gary Lau報導   五月十一日起一連整個月的亞洲藝術月活動,名為Art After Hours(工餘藝術展),展覽開放於圖書館關門後的七時,是次的藝術推廣活動由奧蘭多市橙縣圖書館主辦。舉辦地點位於奧市市中心橙縣圖書館,為了配合五 月份亞裔傳統月的重要日子來進行。開幕典禮特別設於圖書館大禮堂,吸引了大批中外籍居民前來參觀,圖書館門外一度出現輪候登記進場的人龍。
   熱鬧的日本鼓示範作為序幕,由SGI-USA的五名學生與一名家長所組成,他們使用的是非正統的日本太鼓,而是採用替代練真鼓的練習代替品,像厚膠墊和 膠水桶此等物料,也能做出十分近似的日本鼓效果。隊中的一位日本女指導表示這種設定一來節省費用,二來可以吸引更多美國年輕一代,來嚐試這種日本傳統藝術 文化,最重要的是日本鼓術的精神,節奏與紀律。若他們對日本鼓藝真的產生了濃厚興趣,那時可以正式加入日本太鼓少年團學習嚐試真的打鼓滋味。
   接著主辦單位安排來賓享用亞洲美食,一間泰國餐館免費供應當晚食品,來賓甚為喜歡各款泰式美食。中央圖書館內地方寬敞,一旁展放了桌子供來賓一邊享用 美,食一邊欣賞藝術作品,而大堂正中陳列數件亞洲民族服裝,還有一個玻璃櫃陳列了日本摺紙藝術手工藝作品,來賓都跓足欣賞,圖書館亦特別安排放置有關亞洲 的書籍於當眼地方以供市民閱覽。大會堂誠邀了五位本地的藝術家,齊來展示他/她們的藝術作品,齊來推廣亞洲文化藝術。
五名藝術家展覽個人作品   TAAGO(台灣同鄉會)展覽一批台灣風土人情與風景的藝術攝影作品。越南裔畫家Vuong To展覽他的多幅油畫作品,其中一幅繪畫中有三名身穿不同越南傳統服裝的尤其奪目。美籍女國畫家Sharon Bennett展覽她的新派國畫,她的藝術作品繪於鮮紅色色與黑色的灑金紙之,上有別於傳統國畫風格,她的藝術師承一位華裔藝術家Ken師傅,從九十年代 學習至今已經十七年,主要以繪畫竹為主要藝術風格,東西方文化藝術融會的作品。來自印度的女版畫藝術家Shalini Tandon展覽色彩斑斕的絲印版畫藝術品。另一名美籍亞裔攝影師Justin De Leon,同樣展覽一批他拍攝於亞洲旅遊的風景與風土人情作品,他更是獲獎的實驗電影導演。
菲律賓歌舞助慶
    全晚的高潮為一行廿五人來自Bayanihan Dance School的菲律賓舞藝表演,他們,菲律賓民族向來喜歡唱歌與跳舞,最為活躍於各類推廣亞裔藝術的大小表演活動要算是菲律賓裔了。當晚他們分別演出了竹 舞和燈火舞,來賓欣賞過整晚的亞裔文化表演節目,對亞裔文化又加深了一層認識,可喜的是美國圖書館十分支持此類文化藝術推廣活動,計劃未來將會有日本茶道 和中國茶藝等的活動。


這次展覽將會至五月底,詳情請電407-835-7481或查詢網頁
奧蘭多市橙縣圖書館地址:101 E Central Blvd, Orlando, FL
奧蘭多市橙縣圖書館網站:www.ocls.info
圖片請瀏覽:www.asiatrend.org

Saturday, May 5, 2007

UCF Commencement 2007 中佛州大畢業典禮

悲喜交雜的一天中佛州大畢業典禮

  首次參觀大學畢業典禮,沒有太太的那份感動,因為自己並非大學畢業生,所拿取的大學認可學位證書亦非於大學修讀而得來的,是從多年的工作經驗經認可後而取回來的。以往這麼多年的讀書生涯所經歷的畢業典禮,沒有一個可以跟大學的畢業典禮可以比美。
 
  UCF中佛州大學是全球第二大修讀工商管理學科的大學,更是全美第七大的學府。單是這次畢業典禮便分為三天進行。太太的姨甥-Kelvin終於也長大到今 天畢業了,看著他的成長,雖然不太認識他所學的,可是目睹他對於華裔社團的接受與參與,跟校內的華裔學生組織和其他亞裔學生組織溝通日漸增加,所參與的亞 裔學生活動越來越多,這份改變確是可喜可賀。太太常說他之所以改變,由一個不太投入亞裔圈的華人,至今成為一名活躍份子,是受到我們《Asia Trend Magazine 亞洲風行》的編輯-Suzy的影響。我反倒認為若沒有了《Asia Trend Magazine 亞洲風行》,真的可以嗎?事實上我們不止一次接收到某某受到《Asia Trend Magazine 亞洲風行》的影響,而加投入這個美籍亞裔生活圈。

  近五百名大學生先後接受過畢業證書後,大家都開開心心地接受家人或朋友的祝福,跟Kelvin於同一天畢業的亞裔學生倒也不少,有替《Asia Trend Magazine 亞洲風行》當特約攝影的越南裔學生Vuong,前ASA學生會會長May Wong....等。Kelvin的亞裔學生朋友真不少,大家來個大合照便完成這個早上的高興活動。

 今天是《蜘蛛俠3》全美上映的大日子,據聞許多戲院早已全院滿座,戲迷大都早早預訂戲票。原本我手上的工作是放不下的,還是得輕鬆一下,往一間迷李戲院試試運氣找到戲票與否,居然給我買到2:30pm的票,與太太先睹這部大片為快。

  看到許多人帶同小孩子進場,其實此片不是拍給小孩子看的,戲中太多講述這位超級英雄的悲傷一面,教小孩子怎會明白呢?蜘蛛俠可以能人所不能,郤不懂得修理 自己的門鎖?未變身為蜘蛛俠的Peter,連一份正當職業也沒有(雖然他是一名業餘攝記者,以出售蜘蛛俠的照片為生計)。
 
悲從中來想起香港電影  想起一部同樣以改編自暢銷漫畫的《龍虎門》,我就是提不起興趣一看。《龍虎門》是1970年代至今香港的著名武俠漫畫。作者是黃玉郎先生。從小便看他的漫 畫成長,幸好沒有學壞。同樣是改編漫畫的電影,同樣堆砌電腦特技來提高電影的可觀性,可是港片郤太依賴明星效應,採用謝霆鋒及余文樂等偶像演員,電影製作 費亦太幅使用於偶像演員身上,較諸荷里活電影公司採用新人來演活這位超級英雄,將餘下的製作費用盡用於特技或電影製作宣傳,何者成績佳大家有目共睹。周星 馳功夫有幾好?他的電影一再採用電腦特技來增加他的功夫表現能力,教觀眾看到他勁過李小龍般的身手。

 還有是何解黃玉郎先生不投資卡通片?將《龍虎門》製作成卡通片也許更受歡迎呢?也許卡通片是一種沒有那快便可以賺錢的生意,因此沒有商人願意投資吧?
 香港電影人抱怨不能跟荷里活製作相比,荷里活有大量製作費,問心一句,給香港電影人同樣的製作條件下,也是不能製作出一部同樣水準的電影來。這根本便不是中外不中外文化水平的差異,而是大家有否放心機來做好件事情?

Wednesday, May 2, 2007

Orlando Sential Story - 華洋文化子女教育計劃存不同見解

頭條風雲:十一歲華裔少年每週過多課餘活動
奧市日報記者報導片面,華洋文化子女教育計劃存不同見解
 

奧蘭多特約記者Gary Lau報導
奧市日報只用了兩天時間連採訪及篇排,便刊印出這幅半版大的圖片,教人怎相信不是刻意令讀者聯想起週一發生的亞裔鎗手事件?
 有些人可能會千方百計又或甚至花錢來換取一刻成名的機會,能夠當上報刊頭條及刊登一張半版大小的相片,本應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可是發生在一位本市的邱小朋友身上郤未必是一件好事。

  四月廿二日星期日Orlando Sentinel(奧市日報)Section F副刊,刊登了邱小朋友的半頁大圖片,大字標題寫上”MOVING TOO FAST?”(移動/進步得太快?)副題寫上:Sean Chew(邱顯豪)十一歲,為著及早成功,或會較同齡小孩早點失去童真…
充實的課餘學習
  訪問稿內容談及這位六年級的邱顯豪每星期一練習網球,星期二、四、五學習功夫班,星期三練習小提琴,星期六往中華學校學習中文,而星期日往Florida Young Artists Philharmonic Orchestra(佛州青年交響樂團)採排。為拿取更好成績,需要每天在家中練習兩小時小提琴。“當我感受壓力時,我會更加努力。”邱顯豪說每天早上六 時四十五分起床,有時會溫習至晚上一時才往休息…。

 四月廿五日星期三,筆者獨家訪問了主角的母親,會計師陳美滿女士,她是中佛州中美協會副會長。她向筆者表示極度不滿意奧市日報記者這一篇報導,是斷章取義之作,並表示會採取行動向該名記者投訴。

  陳女士說當天記者要求邱顯豪接受採訪,以為只是一篇報導其學校的新聞稿,而訪問過程中所有關於邱顯豪於學校及學校的內容,郤換上了一篇專題探討一位十一歲 小孩似乎過度接受教育的特輯。陳女士謂台灣家庭向來以嚴厲教育下一代聞名,可是她與丈夫郤從來未迫使過兒子接受過量的課餘活動,相反地Sean必需完成每 天校內之功課,方可以練習他喜愛的網球、功夫和小提琴。至於童真方面,她說兒子亦有抽空打電玩,瀏覽互聯網等。她最不滿意報章標題形容孩子「過份活躍」, 她反問筆者縱觀美國許多家庭讓孩子自由發展式的教育,任由孩子們整天不是看電視,打電玩,或是聯群結黨留連街上,那一種成長方式才合乎倫理和羅輯?

亞裔社群敏感時期
  筆者讀完這一篇新聞稿時,第一個強烈的感覺是這位記者有意圖目的刻意拿邱顯豪這位亞裔少年來大做新聞,因為目前對於亞裔少年是一個非常敏感的時刻,在四月 十六日發生在弗吉尼亞州的恐怖校園鎗擊案,兇手為韓籍亞裔人士,據新聞稱兇手長期處於壓力下,導至精神出現問題所至。奧市日報記者筆下似乎有弦外之音,似 乎想警示亞裔需注意孩子之成長問題。陳女士告訴筆者奧市日報記者在四月二十日採訪,短短兩天內推出這篇文章,教人怎會相信這名記者的意圖?筆者跟陳女士認 識,亦欣賞過邱顯豪在中華學校演出功夫項目,看見他十分滿足於演出成功,更能為台下觀眾帶來一些娛樂享受。

 讀者可於奧市日報網頁查看這篇原文報導,看看是否亦有跟筆者一樣的感覺。〈http://www.orlandosentinel.com/community/news/winterpark/orl-growup07apr22,0,6589657.story〉,更歡迎身為華裔父母親的您們,發表一下對該報章的回應。
 亞裔家庭大都鼓勵子女們課餘補習或修習藝術,目的只為望子成龍。較諸許多美裔家庭任由子女們自由發展,成績有目共睹。據統計顯示亞裔入讀專上學院和大學比例較其他族裔為多,究其原因是亞裔重視家庭教育,從小便培養子女們學習精神。

筆者外傳  筆者少年時代因為家庭經濟環境情況下,並沒有課餘藝術進修,唯只補習功課一項。中學時代音樂並沒有讓我產生興趣,甚至對五線譜與音符恐懼,直至廿多歲出來 社會工作,方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從那時開始學習音樂與樂器,每天面對繁忙的設計工作十小時以外,還花上兩小時來練習樂器,和每星期兩次樂團綵排,一直 維持至移民至美國。自問沒有音樂天才,需要後天非常努力,某時總會希望若父母能早十年前便送自己往學習音樂,可能已能在音樂藝術方面有更好的成就。筆者於 1989年開始學習薩克斯風,曾經為香港童軍總會銀樂隊、香港交響管樂團、香港愛樂交響管樂團及香港比士樂爵士樂團活躍成員之一。在1999年移居美國 後,曾參與奇士美市Osceola Center Jazz Band與Blue Notes Big Band至2005年。目前因為工作繁忙關係,被迫暫且放下薩克斯風一會。

攝於第一東方超市聖誔宣傳活動,筆者與來渡假的姨甥Arthur Tsui合奏

International Folk Festival ‧ 第二屆國際文化藝術節

第二屆國際文化藝術節 ‧ 悠閒享受一個歡樂黃昏
2nd Annual International Folk Festival
 

奧蘭多特約記者Gary Lau報導

精彩的龍之傳奇雜技演出,已經有近二千多次網上瀏覽,您還未看過?
  天朗氣清的星期六下午,由Rotary Club of Casselberry(蓋斯貝瑞扶輪社)主辦的第二屆〈國際文化藝術節〉,於蓋斯貝瑞大會堂戶外舞台舉行了。四時開始,十多個售賣和展示國家民族特色的 小攤檔,和多種類國際小吃飲品供應來賓享用。首先由本年度〈國際民俗藝術文化藝術節〉負責人Hank Lander誌開幕詞。

  首先出場的是日本文化藝術,一場非常有氣勢的太鼓演奏,廿多名少年太鼓團成員落力的演出。Matsuriza Junior Team〈日本少年太鼓團〉由專業太鼓導師Takemasa Ishikura帶領,Takemasa老師為狄士尼未來世界樂園內的日本館及國際大道Ran-Getsu of Tokyo壽司高級餐館駐場表演隊;他們分別演出三首精彩日本太鼓曲目及一首日本舞,身穿色彩斑斕的傳統日式服裝,極盡視覺效果。

  美國文化藝術演出接著登場,由美籍華裔世界排舞冠軍毛麟教授,帶領其六人New-Age Line Dance Group〈新世紀排舞團〉,演出四首精心編排的舞台表演排舞,團員包括:毛麟教授,沈士珍,姚慧雯,謝閩生,Karen Du及Banita Dohmler。現場有不少毛麟教授排舞班中外學員前來欣賞捧場。


毛麟教授〈新世紀排舞團〉落力演出亞洲文化藝術博大精深
  中東文化藝術演出〈Jolie’s Elements of Dance〉,一行十人師生演出中東肚皮舞,別以為肚皮舞只有性感舞衣吸引,原來舞蹈團中三名可愛的小妹妹演出更吸引觀眾。韓國文化藝術演出由 〈Alan’s School of Self Defense〉的師生代表,示範韓國台拳道自衛術的精粹,台拳道導師詳細講解各類拳腳功夫。而越南文化藝術演出,由本年度中佛州大學小姐第三名Uyen Diep代表,演出越南傳統舞蹈。


 中國文化藝術代表是最人多的一群,由OCPA(奧蘭多中國專業人士協會)杜群女士與她的八人女子舞蹈團,穿上優雅旗袍展現傳統中女性美態,演出中國扇舞“茉莉花”。緊接著由江治君女士表演中國武術經典太極劍與拳術,一剛一柔教在 場婦女們都報以熱烈掌聲。經過兩個小時的連續不斷國際文化藝術表演,是適當時候讓觀眾稍作休息,Casselberry扶輪社代表致詞感謝贊助機構及頒發 獎項給予得獎學生。觀眾都趁機往出售食品攤位購買中國美食,簿餅,啤酒和凍檸檬水。

中國扇舞“茉莉花” 龍之傳奇藝術學院
  十分鐘休息過後再回到表演舞台前,再次由中國代表〈龍之傳奇藝術學院〉演出受歡迎的雜技項目。五名少年雜技團員上演鑽筒翻騰和高難度跳繩,接著是雜技團員 婷婷與姍姍表演嘆為觀止的單手平衡雜技。他們的精彩演出又再一次搏取全場熱烈的掌聲。毛麟教授緊接著再次出場,〈新世紀排舞〉舞蹈團員換上另一套醒目製 服,再次演出四首精彩排舞。


歐洲文化藝術舞動人心  不經不覺太陽逐漸下山了,西班牙文化藝術演出由〈Flamence Del Sol Dance Academy〉,穿上傳統西班牙服飾來演繹優雅西班牙舞。歐洲文化藝術演出由〈International Folk Dancers〉舞蹈團為大家表演,團員都穿上富傳統特色的歐洲各國民族服裝演出。

  最後一個演出國家文化藝術演出代表出場之前,忽然灑下狂風暴兩,弄得觀眾們都狼狽非常,可幸Casselberry大會堂前種有許多百年大榕樹,觀眾躲於 樹下幸免成為落水鴨,大雨並沒有消退觀眾們的熱情,大部份的觀眾都留下來欣賞最後的一個表演項目:由〈Polynesian Potpourri〉演出之夏威夷波里尼西亞草裙舞及火刀舞,舞台上燃點起火棒舞動起來,好像大雨也給撲滅了。熱情的火刀舞與草裙舞在夜幕低垂下演出倍添 氣氛。

 整晚五個多小時的 國際文化藝術節表演終於在一片熱鬧掌聲與歡樂聲中結束,扶輪社稱蒞臨觀眾約有一千四百名。筆者看見不少華裔家庭前來欣賞表演節目,有來自中佛州中美協會中 華學校和奧蘭多中國專業人士協會的;亞洲風行負責的中國與日本攤位,演達居士手寫書法深受歡迎,更有不少美籍家庭前來查詢,有關讓家庭中所收養來自的中國 女童學習中文及書法的途徑。
熱心公益扶輪社
  國際扶輪社(Rotary International)是由遍及世界的(在超過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有32,000多個)扶輪社組成的國際組織。扶輪社的成員被稱為「扶輪社友」 (英文「Rotarians」)。該社團組織的宗旨是將那些企業與職業領袖人物們組織起來,提供人道主義服務、鼓勵在各種職業中提高職業道德,並在全世界 建立善意與和平。國際扶輪社有一個期刊:The Rotarian。社友們每周聚會一次,或是早餐、或是午餐或是晚餐時間。聚餐時間既是社交活動又是一起討論服務目標的機會。通常都要邀請各種來賓做關於 各種課題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