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七號的Orlando Sentinel Good Living
section(奧市日報優質生活版)副刊,以大篇幅刊登了毛麟教授的故事。Shally獲悉這件事後,第一時間告訴筆者「很高興,看到美國傳媒報導毛老
師的新聞,較看到報導自己來得更值得高興和開心的事情。」
奧蘭多特約記者Gary Lau報導
訪問緣因
數週前同一份奧市日報內的《優質生活版》,不相同的美裔作者刊登了邱顯豪小朋友的特寫圖片作為封面,給予筆者一個完全不同的感觀世界。今次執筆採訪毛麟 教授的是一名印度裔女記者Babita Persaud,她主動聯絡《亞洲風行雜誌》Shally,目的為尋找亞裔中可以採訪的題材,Shally建議Babita首先採訪毛教授。
數週前同一份奧市日報內的《優質生活版》,不相同的美裔作者刊登了邱顯豪小朋友的特寫圖片作為封面,給予筆者一個完全不同的感觀世界。今次執筆採訪毛麟 教授的是一名印度裔女記者Babita Persaud,她主動聯絡《亞洲風行雜誌》Shally,目的為尋找亞裔中可以採訪的題材,Shally建議Babita首先採訪毛教授。
筆者為毛教授與毛張大增老師感到驕傲,從認識他倆至今兩年多以來,那份推動排舞舞蹈藝術的熱誠一直未退減,不論天氣惡劣或是假期,又甚或是他們抱恙,都 堅持不讓排舞班停課。原因是他倆要以熱誠來鼓勵和監督著學員來努力地練習,還是他倆看到學員努力進步下的成果讓他倆不能停下來? 該份報導刊出的當天,他們接獲許多查詢關於上課時間及地點的電話,當晚的初班堂上便來了十多名新朋友,她/他們都對這位世界排舞冠軍深感興趣,讓星期一 晚初班組獲得了歷史性最多學員的一天,有接近三十多名。從部份新學員的服飾裝扮便可了解她們是排舞的常客,而她們也很快便很輕易學習上手,可是亦有新學員 不滿教得太快。整個課程在一片熱鬧中下課,至於毛教授所教的排舞有別於傳統式排舞,新學員是否接受?便需看她們仍否繼續來上課便可得知。
目前毛教授共有三節排舞訓練班,星期一及四晚於Casselberry Senior Center分別設有初班、中班及深造班,星期五中午於L. Claudia Allen Center設有另一班較多華裔學員的初中班。有興趣嚐試排舞樂趣的可以聯絡:407-222-8747或電郵:mao.ivan@gmail.com。
排舞世界紀錄在台灣
排舞現今流行於中、台及亞洲地區,大家不難於網上找到有關資訊和資料。去年台灣更爭取到第三屆亞洲國際排舞大賽主辦,在六月中於101大樓舉辦了一次世 界紀錄,數千名排舞人士,在大樓前和91樓觀景台起舞。2003年時曾創下6875名舞者,合共起舞近13.75分鐘的世界紀錄!
至今還未有一個正式國際認可的中文翻譯解釋關於Line Dnace,終究這是一類西方集體舞蹈,雖然參與舞者都是排列成行而起舞,可是“排”字令筆者聯想到步操,缺乏了舞蹈那份感覺。無論如何,“排舞”這個名詞己經成為一個中、台亞洲等地區公認的名稱。
經過國際排舞協會認證的舞蹈,無論是音樂、動作都將「全球統一化」,讓不具任何外語能力的人士,也可以享受和來自世界各國的排舞舞者跳出相同的舞步,由於排舞沒有太艱深的舞步,更無需固定的舞伴,受歡迎程度在全世界中已逐漸有取代國際標準舞,而成為熱門社交舞的姿態。
毛教授夫婦致力推廣這項舞蹈,兩年多來不遺餘力出席無數個中佛州中外公開藝術表演活動,讓從未接觸過或認識排舞的不同齡,不同國籍的觀眾,欣賞此類舞蹈 藝術,亦同時間引導有興趣的人士前來學習。最有趣的是,毛教授排舞團出席International Folk Festival(國際文化藝術節)時,是代表美國的,舞蹈團中郤有五名成員均為華裔。這亦是毛授的理想,無分國籍年齡界限,大家一同起舞。
歐洲獲獎無數
引述Barbita的訪問稿,毛麟教授出生於上海,長大於台灣。少年由於長得高大,活躍於籃球等運動項目,主修遺傳學與農業,立志解決世界飢荒問題。他 於紐約州的Cornell大學獲取博士學位,任教於Michigan州立大學廿八年期間,兼任動物科學研究工作。其間他與太太毛張大增老師初次接觸排舞, 他當時並不太接受那種學習環境與氣氛。
毛教授59歲時於丹麥和挪威從事研究工作的六年間,他工餘的最大興趣便是練習排舞了。他至今一共取得巴黎、挪威、丹麥、瑞士、英國等歐洲多個國家,23項國際排舞比賽獎牌。2005年分別於斯德哥爾摩及瑞典取得中級組冠軍,2006取得首面高級組冠軍獎牌。
互聯網上關於Line Dance的專業註解:http://en.wikipedia.org/wiki/Line_dance
圖片請瀏覽:www.asiatren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