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September 22, 2009

幫助子女建立良好心血管

幫助子女建立良好心血管

心臟病    是全球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據世界心臟聯盟預計,2020 年全球心血管病死亡率將增加50%。心血管病已成為全球衛生保健的沉重負擔,如何避免成為心血管病患者?一切得從小時候做起。
撰文:Kit 鳴謝:周啟東醫生(香港心臟專科學院會董)
懷孕女性要注意
懷孕女性通常覺得身體內孕育著多一個生命,為怕營養不足,進補為恐不足。醫生認為,孕婦是不需要特別進補,只要注意營養吸收,分量比平常多一些便足夠,過度進食,會使孕婦有機會患妊娠期糖尿病    ,對孕婦和胎兒也有影響,胎兒出生可能會過重,全身器官也較正常嬰兒肥厚,易有先天性心臟病;亦有可能受胰島素    的影響而致血糖過低。
一直以來,大家都以為心臟病帶來的威脅只是成年人的問題,其實不少心臟病的誘因都是在小時候積累,一直帶到成年,致使心臟病的發病年齡愈來愈年輕。
為喚起公眾對心臟病的關注,世界心臟聯盟在1999年將每年9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定為世界心臟日(今年的世界心臟日是9 月30日),除了希望成年人注重心血管病,更希望推進至兒童層面。
兒童心臟病
非先天性的心臟病在兒童期是很罕見的,只有川崎症(Kawasaki Disease)容易引起心臟和冠狀動脈問題。川崎病好發於五歲以下的嬰幼兒,其中以一歲以下的男嬰風險更高,會侵犯兒童全身的中小型血管,使血管發炎, 小朋友有發燒、結膜發炎、皮膚出現紅斑、喉嚨發炎,手指及腳趾脫皮等症狀。因為川崎病影響血管,會使冠狀動脈脹大,形成血管瘤,造成心血管梗塞,治療不 善,心血管從此變窄,長大至青年期較容易患上心臟病。
川崎症的成因至今仍然不明,一般認為可能與感染細菌或病毒引起免疫系統反應有關,是已經發展地區導致兒童心臟病的最常見病因,在香港亦不少見。
兒童心臟病的高危因素
心臟病不是兒童及青少年的主要致命死因,卻是成年人的殺手,但是導致心臟的高危因素,如高血壓、高膽固醇、血脂異常、糖尿病及肥胖,都不難在現時的兒童身上找到,而這些高危因素日漸累積,到了成年,就是導致心臟病的元兇。
大部分可以影響兒童日後成為心臟病患者的高危因素都可以在早年控制,減低日後患上心血病的風險。研究發現,不少兒童的血管在兒童期已經開始產生變化,不過病發時間會在成年之後。
 香港小學生肥胖的比率相當高,每七個小朋友中有一個肥胖,與西方社會相當接近。量度成年人體重是否超標可使用BMI ,但是BMI 量度方式並不適合於兒童,要量度兒童是否超重,可根據成長曲線圖(GrowthChart)作參考準則。另外,香港衛生署    的「學生健康服務計劃」,亦會配合學生在各個成長階段的健康需要,為學生作體格檢驗及生長、營養、血壓等有關普查。所以,只要家長關心自己子女成長的話,有各種渠道可以了解子女的健康情況。
要看兒童是否過胖,憑肉眼也可看出一二,如果看上去都覺得是偏胖,就應該是過胖了。而肥胖則與高血壓、高膽固醇及糖尿病有關,這些病可能不在發胖時期直接出現,多是肥胖維持了一段時期後逐漸產生,肥胖尤其會使身體對胰島素反應減慢,是導致糖尿病的主要原因。
現時流行的代謝綜合症(Me t a b ol i c Syndrome),就是指生理代謝層面的心血管危險因子積聚的現象,這些危險因子包括高血壓、肥胖、血脂異常或高膽固醇及糖尿病。代謝綜合症可以在童年 期出現,所以家長應特別留意,另外,如果家族有代謝綜合症歷史,如糖尿病、高血壓和高膽固醇,家長更應帶小朋友定期檢查。
如何鼓勵小朋友減磅
改變飲食習慣
兒童肥胖多源於家庭中不良飲食習慣,一般來說,胖童的家長或家人都是偏胖的,所以父母應以身作則,與子女一起建立健康飲食習慣,不要縱容子女吃太多零食,快餐店的所謂「垃圾食物」自有其吸引兒童之處,不能完全制止兒童進食,卻可以將次數和分量減低。
教育子女認識不良食物
學校的小賣部通常都會售賣一些極受小朋友歡迎卻又極不健康的小食,家長宜控制子女的零用,使小孩子不要花費太多零用於零食。也可以教育子女認識健康食物,從認知方面教育子女認識不良飲食的害處。
親子運動
肥胖最主要是吸收太多,使用太少而令脂肪積聚。小朋友最少每星期有三次30分鐘有氧運動,如果父母能夠參與,帶同子女一起運動,效果更理想。若子女不喜歡運動,父母應逐步鼓勵,可先由每星期運動一次開始,然後隔天,再進展至每天都做運動。
愈來愈多研究證明,推廣心血管疾病預防從小開始比成年才展開更有效益,不少國家已經意識到童年期肥胖與代謝綜合症的關係,好像日本    ,現時已開始推行傳統日本清淡的飲食文化。外國不少地區亦開始注重兒童午膳的脂肪攝取量,而在香港,改善學童午餐飯盒的多油多鹽多脂肪,對兒童的心血管健康有一定的幫助。
幫助子女減肥應採用一些鼓勵的手段,若是兒童過胖而家長無法處理,可尋求專業人士幫助,要使心臟心血管健康,應從童年開始!

你腦內的兩個世界 (中文)




吉兒泰勒(Jill Bolte Taylor)因為哥哥被診斷出有精神分裂症,日後決定投入研究人類腦部科學。吉兒神 為一位腦神經學家居然親身經歷過一次腦中風。在1996年10月10 號,吉兒在睡醒的那一刻發現自己的腦部出現了問題。一根血管在她的左腦破裂,並且在中 風後的四個鐘頭內,看著自己的腦功能徹底退化。這段演講吉兒用生動的演講來講述她整個 中風過程。

Thursday, September 17, 2009

北美華人科及文化研討會

奧蘭多特約記者Gary Lau報導
圖片攝影:Gary Lau

北美華人科技及文化研討會剪綵儀式
 由佛羅里達州中 華學人協會主辦的大型『Chinese American Techology & Culture Conference北美華人科技及文化研討會』於9月9至12日在迪士尼樂園的Contemporary Resort會議中心舉行。該會議由中華民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指導,協辦單位包括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科技組、駐邁阿密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美東 南區中華學人協會、佛州高科技集團;迪士尼、Orlando Health、奧蘭多巿橙縣會議展覽中心及旅遊發展局、EDC大奧蘭多經濟發展委員會、奧蘭多商會、佛州醫院集團、徐祖慈集團、奧蘭多魔術隊、中佛州大 學、Nemours兒科醫院、佛州科技學院等許多研究機構和商家贊助。
 首天開幕晚宴奧 蘭多橙郡市長Richard Crotty伉儷,駐邁阿密經濟文化辦事處曹立傑處長伉儷及眾多來賓與會。橙郡市長Richard Crotty與曹立傑處長先後致詞讚楊及支持這個研討會之舉辦,曹立傑處長致詞最後談及台灣受創於莫拉克風災,鼓勵大家湧躍捐款幫助災民重建家園。曹立傑 處長贈送精美紀念品給予橙郡市長Richard Crotty及中華學人協會會長徐祖慈。
 晚宴尾聲更特別安排為剛於同一天生日的橙郡市長Richard Crotty夫人慶生日,中華學人協會會長徐祖慈特意安排送上精美生日蛋糕。接著來為研討會舉行剪綵儀式,徐祖慈表示這是歐洲式剪綵,故此每位在場賓客都有機會一嚐剪綵儀式。
未來科技與醫學發展研討會
 接下來一連兩天的英語研討會共分為六個不同主題,分別有醫學創新與國際交流、自然科學醫學的改革、健康的生活、營養學與健康飲食、未來科技應用…等。原訂的主題演說者何大一博士因為丁父憂無法主持開場演講,改由台灣大學校長團團長東海大學校長程海東簡報台佛高等會議。
岑瀑嘯醫學博士、中華學人協會會長徐祖慈與研討會嘉賓合照
 另外兩場午餐演說,第一場是目前最熱門的話題: 奧蘭多Lake Nona醫學城的發展,邀請得開發這個項目的中佛州大學醫學院院長Deborah German, M.D.、Lake Nona醫學城副總裁及健康與生命自然科學開發經理Thaddeus Seymour, Jr., PHD,Nemours兒童醫院副總裁Debbie Chang講述開發這項為奧蘭多市帶來巨額利益的發展項目。第二場午餐演說內容:從學術界到工業應用,邀請得Florida High Tech Corridor議事總裁Randy Berridge、佛州大學科技版權經理David Day、天柏灣USF大學研究與改革副總裁Karen Holbrook, Ph.D. 、中佛大學研究與商業化副總裁M.J. Soileau, Ph.D. 講述科研發展應用商業方面,中佛州的科研商業開發遍佈全球23個國家。
 與會者於提問時段十分踴躍發問,多名佛州地區未能參加高等教育會議的學校代表、與會的EDC代表等,均表示興趣,希望加入合作行列,參加明年到台灣舉行的第二屆台佛高等教育會議。
 今年專題主講的講員囊括台美兩地醫學及科技界20餘位菁英,講員之資訊及演講行程可瀏覽網頁:http://www.caspaf.org/conference/index-tw.php。
 大會在外場設置許多攤位,目的是為了讓參加會議者增進交流,駐邁阿密台北經濟文 化辦事處及台灣外貿中心聯合架設台灣展場,慈濟基金會奧蘭多聯絡處亦在入口處設置大型的展場,其他還有包括EDC大奧蘭多經濟發展委員會、奧蘭多巿橙縣會 議展覽中心及旅遊發展局、佛羅里達醫院等單位的許多攤位。
慈濟基金會奧蘭多代表
精彩文化表演娛賓助慶
 11日晚上舉行之慶祝晚會,嘉賓雲集,晚會中頒獎以表揚理事和新舊會長交接,劉 英接任新會長,吳天順獲選2011年準會長。同時間亦頒發新增設的兩項大獎,會長獎得主佛州高科技集團總裁Randolph Berridge以長期贊助科學發展研究,獲得表揚;呂金功獎則是紀念第一位到中佛州開發柑橘等農產品有功的華人呂金功,由DeLand市市長代表接受獎 項。
中佛州中美協會代表
 晚宴壓軸娛樂表演助慶項目由總裁余學鈞博士領導的奧蘭多中華精英藝術團演出多個 中華文化表演,包括北獅,武術示範,二胡、古箏、琵琶等中樂演奏,頂酲、轉碟、高架獨輪單車等精彩雜技項目,變臉等;而全晚壓軸表演則由日本太鼓負責,所 有演出均獲得全場掌聲不絕。來賓都盡慶而返。
 『北美華人科技及文化研討會』在12日舉行該協會事務會議後圓滿落幕。
主辦單位,演講嘉賓與表演者合照

台灣和佛州高等教育交流發展會議

圖片攝影:W.C.
  『Florida‧Taiwan Higher Education Conference台灣‧佛州高等教育交流會議』於9月8日在迪士尼樂園的Contemporary Resort會議中心舉行,台佛兩地代表由代表台灣百餘所大學的財團法人國際教育交流基金會執行長陳惠美,與代表11所佛州州立大學的佛州大學系統 (Dr. R.E. LeMon, Associate Vice Chancellor, Board of Governors-State university System of Florida)正式簽署合作同意書。台灣地區8所大學的校長和代表,以及十餘所佛州地區的大學代表們共同簽字,為兩地建立國際教育之歷史性新一頁。
 兩地大學全面交流,台灣教育部將提供約30萬美元經費,鼓勵佛州學子交流學習; 凡簽約之佛州大學系統內的各大學院校都可以提出各種交流或研發計劃,包括學生交流,學術探討,以及利益民生主題的各種科學或工業研發方案。佛州將會於春季 議院院會中提出議案,為兩地教育界交流帶來莫大供獻。
 在會議中,兩地代表同時議定了第二屆台佛高教會議在台灣舉行,將由東海大學主 辦。參與高教會議交流台灣代表團合共15人,包括國際高等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陳惠美、專員林怡伶;團長東海大學校長程海東、東海大學理學院院長黃光裕、國際 長劉舜仁,台南大學校長黃秀霜,成功大學副校長兼國際長蘇惠貞、副組長許翠菊,交通大學副校長李嘉晃,陽明大學副校長許萬枝,逢甲大學副校長李秉乾、研發 長石天威,淡江大學副校長戴萬欽、主任李佩華,高雄科技應用大學副教授王雍智博士等。
  佛州方面出席者包括佛州大學系統代表 Dr. R.E. LeMon,將接掌佛州28所私立學校聯盟的佛州理工學院校長Anthony Catanese,中佛州大學副校長Daniel Holsenback、國際事務主管Consuelo Stebbins博士、國際級學術主管Angel Cardec、Stetson大學校長Wendy Libby、國際學生事務主委Elizabeth Paul、Valencia學院校長Sanford Shugart、商學院院長Gaby Hawat、南佛州學院Laura Ross、西佛州大學Kuiyuan Li、Rollins College學術部副總裁 Roger Casey、國際學生部門主管Jennifer C、北佛州大學國際中心主任Tim Robinson等,聖托馬大學首席副校長陳思齊、Seminole Community College代表Laura Ross等。  當天佛州州議員Steve Precourt出席,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文化組副組長陳幗珍亦代替因公事無法前來的參與籌畫高教會議的文化組組長張欽聖出席,並設晚宴招待兩地代 表。
 高教會議由徐祖慈主持開場,州議員Steve Precourt和中佛大大副校長、佛州理工學院校長、佛州大學系統副總理、台灣高教基金會執行長陳惠美等分別致詞,台灣大學團團長程海東宣讀教育部部長 鄭瑞城之賀函。佛州州長州長Charlie Christ因公務繁忙未能出席亦致賀函,鄭瑞城和州長Charlie Christ分別讚揚舉辦高教會議,促進兩地學術交流,讓教育水準提升,造福兩地人民和學子。
 程海東講述在台灣就讀大學的費用只要4千美金, 卻與美國學府有相同的品質,相較於美國1萬餘元起至3萬餘元不等甚至更多的學費,到台灣念大學攻讀學位相當划算。Dr. R.E. LeMon和Anthony Catanese等在總結時表示,台佛兩地氣候相似,都經常遭受颱風及颶風之侵襲,環保、氣象、太空科學等之研究,可有利兩地國民,希望能從最有效率的架 構下籌畫合作方案,開啟學術交流。